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程
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民族的脊梁,九三阅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强大的人民军队,全体系装备阵容震撼亮相,威武雄师尽显大国军威与和平担当。它从烽火中诞生、在强军路上壮大,这跨越近百年的壮阔历程,待我们循着脉络探寻。
01暗夜寻路:武装斗争的开端
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接连上演,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惨遭屠杀,革命陷入至暗时刻。
南昌起义(1927.8.1)
面对反革命屠刀,中共毅然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起义后,朱德率部历经苦战保存800余“革命火种”,成为后续军队发展的核心力量。
八七会议(1927.8.7)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正式确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02铸魂立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武装斗争的挫折,让“建什么样的军、怎样建军”成为关键课题,一系列改革为军队注入“党指挥枪”的灵魂。
秋收起义(1927.9)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决定转向农村,率部向罗霄山脉转移,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行军中,战士因饥渴挖食农民红薯,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立下“三大纪律”。
三湾改编(1927.9)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三湾村对部队整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等制度,为人民军队注入“党指挥枪”的基因。这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
井冈山会师(1928.4)
1928年4月,朱德率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毛红军”),此后全国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红军”。
古田会议(1929.12)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以决议形式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回答“为谁当兵、为谁扛枪”的核心问题,奠定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根基。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便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03淬炼重生:长征与抗战的考验
长征(1934-1936)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翻越18座山脉、跨越24条大河,行程二万五千里,几乎每日都有遭遇战,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在西北会师,总数从30余万人减至4万余人,但保留的骨干力量,成为抗日的核心战力。
抗日战争(1931-1945)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其中,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胜利,百团大战则沉重打击日伪军嚣张气焰。至抗战胜利时,人民军队规模从不足4万人发展到91万人,成为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04解放山河:铸就建国根基
从谈判到内战(1945-1946)
1945年8月28日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约定和平建国,和平曙光短暂显现,却因国民党的穷兵黩武再度破碎,国民党撕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战略转折与决战(1947-1949)
1947年6月至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摧毁其主力;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统一全军番号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
渡江战役与全国解放(1949)
1949年4月,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垮台。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年的武装斗争终迎胜利。
05强军新程:守护和平与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使命从“解放山河”转向“守护和平、捍卫主权”;新时代下,军队加速推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构建起适配时代需求的强军体系,成为民族复兴的“硬核支撑”。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1950-1953)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3年7月迫使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捍卫国家安全并提升国际地位。
西沙海战(1974)
1974年1月南越入侵西沙永乐群岛,人民海军反击获胜,收复三岛,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完胜外国海军的海战,捍卫了领土主权并展现近海防御能力。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完成了向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转型,并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积极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重塑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形成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大军种,以及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大独立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