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十四五”期间重大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提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重大意义
从历史厚度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彰显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既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制度,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也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密码”。从“一五”到“五五”,我国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到“十一五”时期,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把“计划”改成“规划”,一字之改反映了我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远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设定了清晰目标,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从理论深度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理论上富有创新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延续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主题主线,系统地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各项重点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这次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是乘势而上、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同时,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风险挑战增多。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因此,一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安全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我国未来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即: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开花,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这些举措将使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机遇,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